春季時節 午后,苗栗縣通霄鎮的一個傳統市場,一位當地小女孩趴在門板上,初以為是小孩們在嬉遊著「躲貓貓」的戲碼,抓起相機想紀錄當下上演的孩提情景。
不久,小女孩抬起頭左盼右顧的,這時筆者發覺她在哭泣,換筆者環顧四週,觀察一下看嗅不嗅出些所以然來,原來是周遭小孩不和她玩樂,小女孩難過的躲在這。
當她轉身離開時再次望向筆者時,相機同時紀錄下此瞬間,她所見、我所拍紀錄了這個有年份木造建築為主的傳統市場,招牌上還有著「黒美人自助冰店」。
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
2011年4月9日 星期六
加點「光」的商品攝影 Light in glass by photography
加點「光」的商品攝影—讓水杯裝的不只是水,還把「光」裝進去
當拿起相機拍照時,若發現現場光線暗淡,很直覺的會把曝光時間延長或是放大光圈,理由很簡單就是想為照片多裝點「光」,不過課本上有講,光是無色、無味、無觸感,那要怎樣「拍」,才能讓觀眾感覺到「光」的存在?
上圖僅延長曝光時間
下圖則多加了一道光,像不像把光裝到杯子裡,還溢到桌面了
怎樣把光裝到杯子裡呢?幫「光」找到方向,照就對了
How do I take Light in glass by photography??
Find the direction of light for the glass on the table.
當拿起相機拍照時,若發現現場光線暗淡,很直覺的會把曝光時間延長或是放大光圈,理由很簡單就是想為照片多裝點「光」,不過課本上有講,光是無色、無味、無觸感,那要怎樣「拍」,才能讓觀眾感覺到「光」的存在?
上圖僅延長曝光時間
下圖則多加了一道光,像不像把光裝到杯子裡,還溢到桌面了
怎樣把光裝到杯子裡呢?幫「光」找到方向,照就對了
How do I take Light in glass by photography??
Find the direction of light for the glass on the table.
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
How I took a photo of an Apple 創意商攝
商業攝影是筆者的日常工作之一,業者交付的商品常為樣品或尚未上市,衡量之下較不便公開幕後拍攝花絮,想想吃蘋果也些時日了,就以這為主題拍個商攝作品。
這是一顆貨真價實的蘋果,缺口是用水果刀慢慢雕出來的,整個畫面只有簽名及頭像是後製合成,其餘皆為一鏡到底,燈具部份僅使用單盞棚燈,另葉子的固定也是耗時與耗腦,不知您發現了嗎,最後附上側拍畫面,提供大家參考。
2011年3月15日 星期二
Seat for nature 自然座
一個廢棄的私人遊樂園
二張斑駁的座椅
三朵紅花
四周綠意圍繞這山野間
能吸納森林新鮮空氣、能浸潤心靈喧囂俗塵莫非此「自然座」
拍攝於嶺腳
Green grass, little red flower and two seats , have a seat for enjoying nature @ Lingjiao
2011年3月3日 星期四
婚禮攝影DVD整體設計 Wedding photography cover design
設計理念 簡潔、大方、DVD盒左翻或右翻,可相對應盒內DVD面設計,同時特地留白,如此可表達更大的延伸感。
設計理念 簡潔、大方,大量留白更強調畫面主題視覺聚焦度,DVD光碟則一採水平(非水平對稱)、一採垂直(左右邊刻意留白)讓整體不致於呆板,增添活潑度。
婚禮攝影對筆者而言,除了用心拍攝,更想針對攝影成品—DVD設計一下,提升整體質感及美觀,讓新人收到攝影成品時有著喜悅帶點小小驚訝。
設計理念 簡潔、大方、DVD盒左翻或右翻,可相對應盒內DVD面設計,同時特地留白,如此可表達更大的延伸感。
設計理念 簡潔、大方,大量留白更強調畫面主題視覺聚焦度,DVD光碟則一採水平(非水平對稱)、一採垂直(左右邊刻意留白)讓整體不致於呆板,增添活潑度。
婚禮攝影對筆者而言,除了用心拍攝,更想針對攝影成品—DVD設計一下,提升整體質感及美觀,讓新人收到攝影成品時有著喜悅帶點小小驚訝。
設計理念 簡潔、大方、DVD盒左翻或右翻,可相對應盒內DVD面設計,同時特地留白,如此可表達更大的延伸感。
2011年2月25日 星期五
台灣紀實攝影大師的殞落—鄭桑溪
這是第二篇文章,心裡卻是感觸萬千!
今天,參加了一個畢業典禮,一位來不及探訪的攝影前輩—鄭桑溪。
大一時學攝影,指導老師—李建興在課堂上分享了一些早期台灣黑白影像作品,台北、基隆火車站、九份、蘭嶼等地的市井情境,一幅幅影像深深的烙印在心中,構圖結構嚴謹、影像語意分明、光影層次佳,營造拍攝者不在場的感覺(這又是另一個可以討論的議題);後來在蔡文祥老師創辦的台灣攝影博物館,欣賞到「蒸汽火車頭」的原作(不是網路圖片或是翻拍幻燈片),又再一次抓著筆者的心回到台灣1950~60年代。
「來不及」與「立即」,多年前有幸認識了基隆攝影學會的王姐與徐姐,一直沒有「立即」前去探訪「鄭桑溪」老師,以至今日的來不及;會場上,由爵士藝廊提供了那幅當年烙筆者心中的「蒸汽火車頭」巨幅輸出,一旁還有投影機播放著部份作品,距頭回欣賞作品已有十多年時光,感受更是不同,雋永的作品是越陳越香。
啓蒙筆者攝影之路,受鄭桑溪老師的作品影響良多,像是王羲之臨摹字帖般,思維與意境的揣摩;會場也碰到李建興老師與蔡文祥老師,人生的際遇真的是很妙,三人因鄭桑溪老師作品而相識,今天再因畢業典禮碰面,臨走前,蔡文祥老師建議筆者,可以選個主題好好的拍攝經營,就像鄭桑溪老師經營基隆影像。
嗯!!老師們,生謹記。
鄭桑溪 1937-2011
今天,參加了一個畢業典禮,一位來不及探訪的攝影前輩—鄭桑溪。
大一時學攝影,指導老師—李建興在課堂上分享了一些早期台灣黑白影像作品,台北、基隆火車站、九份、蘭嶼等地的市井情境,一幅幅影像深深的烙印在心中,構圖結構嚴謹、影像語意分明、光影層次佳,營造拍攝者不在場的感覺(這又是另一個可以討論的議題);後來在蔡文祥老師創辦的台灣攝影博物館,欣賞到「蒸汽火車頭」的原作(不是網路圖片或是翻拍幻燈片),又再一次抓著筆者的心回到台灣1950~60年代。
「來不及」與「立即」,多年前有幸認識了基隆攝影學會的王姐與徐姐,一直沒有「立即」前去探訪「鄭桑溪」老師,以至今日的來不及;會場上,由爵士藝廊提供了那幅當年烙筆者心中的「蒸汽火車頭」巨幅輸出,一旁還有投影機播放著部份作品,距頭回欣賞作品已有十多年時光,感受更是不同,雋永的作品是越陳越香。
啓蒙筆者攝影之路,受鄭桑溪老師的作品影響良多,像是王羲之臨摹字帖般,思維與意境的揣摩;會場也碰到李建興老師與蔡文祥老師,人生的際遇真的是很妙,三人因鄭桑溪老師作品而相識,今天再因畢業典禮碰面,臨走前,蔡文祥老師建議筆者,可以選個主題好好的拍攝經營,就像鄭桑溪老師經營基隆影像。
嗯!!老師們,生謹記。
鄭桑溪 1937-2011
2011年2月24日 星期四
我的攝影之路就從這台相機開始

學生時學習黑白暗房技巧,沖片、放相,沈浸在顯影、急制、定影程序樂趣中,常常在亮部、中間調、暗部細節顧此失彼中調整下一張相片沖放時間或藥液濃度中傷腦筋,慢慢體會「按下快門的瞬間」就幾乎決定了作品的成敗;一捲135底片平均可拍36張,又在手動調整焦距、光圈、快門條件下,從脫焦、曝光不正確、構圖不佳、拍攝時間點不佳等失敗中學習,因此謹慎且要準確按下每次快門是節省花費的最高原則。
要拍出一張基本正確的相片,對焦準確要的是成像清楚、光圈準確要的是切合主題所需的景深、快門準確要的是切合主題所需的律動,這是攝影基本功;若要讓攝影作品更上層樓,建議需再具備下列幾個因素:
美感:每個人呱呱落地就具有個人不同的美感,除了先天的美感,要再多多培養後天的美感,欣賞美展、攝影展、電影或聽聽音樂會都是不錯的方法
觀察力:另一個說法就是「攝影眼」,簡言是看見「入鏡」的觀察能力,一個人、事、物,經過瞳孔進到心靈所見的,將不同於他人所見的,越能呈現獨具慧眼之處。
創意:表現的手法,不侷限於現存的意念,有著自我對影像獨到的表現方式。
再來想分享攝影思維:攝影是 一種休閒、一門學問、一類藝術、一行職業,拍照可以很輕鬆;拍照可以很學術;拍照可以很藝術;拍照可以很專業,歡迎每個喜愛聆聽快門聲、指尖習慣快門鈕觸感、愛上每個不同光圈與快門組合的攝影愛好,一同紀錄一幅幅美麗動人畫面!!
訂閱:
文章 (Atom)